你的位置: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>> 论文精选 >> 转载文章 >> 详细内容

陈卫东院长,熊启跃、赵雪情高级研究员《全球储备资产:历史趋势、形成机制和中国启示》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

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: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   发布者:中国国际金融学会
热度0票  浏览36次 时间:2023年9月20日 11:03

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,高级研究员熊启跃、赵雪情发表于《国际金融研究》2023年第4期《全球储备资产:历史趋势、形成机制和中国启示》被《新华文摘》2023年第18期全文转载。 

陈卫东,现任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。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、银行业、世界经济等。曾先后任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,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、所长。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,《国际金融研究》《国际金融》杂志主编。

 

 

 

熊启跃,经济学博士,毕业于武汉大学,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。主要从事国际金融,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政策等领域研究。在《金融研究》《国际金融研究》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
 

 

赵雪情,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,现任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。研究方向涵盖人民币国际化、全球货币政策、国际金融市场等。参与多项重点课题,已在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

文章简介

基于100多个经济体的储备资产微观数据,本文对全球储备资产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。研究结果表明:伴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,全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攀升;储备资产持有者集中度稳中趋降,黄金与非传统货币计价资产份额不断上升;中心外围国家储备资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,金融账户对储备资产形成的贡献度不断提升。浮动汇率制度、货币国际化无法替代储备资产的功能,不应过分关注储备资产的短期账面收益,而要全面考虑其在促进经济增长、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。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,逐步探寻一套适合中国国情、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储备资产管理长效机制。

上一篇 下一篇